当前位置:主页 > 原创 >

从日本企业对中国市场的矛盾心理谈中日关系


据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2月18日公布的2023年国际收支平衡表显示,包括日企在内的外企直接投资额停留在4.95万亿日元,比上年下降了82%,呈现了30年以来的最低水准。

与此同时,由在华经营的日本企业组成的“中国日本商会”2024年1月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23%的在华日企受访者表示2024年不会进行对华投资,25%的受访者表示将减少投资,两者合计达48%,占受访者总数的将近半数。尽管仍有38%的受访者表示投资额将保持不变,15%的受访者表示将继续增加或大幅度增加投资。但总体而言,数据显示了日本在华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担忧和谨慎态度。

分析家认为,这背后除了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以外,还包括《反间谍法》修订下,外国企业人士对于该法律内容和实施界限的不明了及担忧。

此外,在华日企关切最多的仍是贸易问题。2022年10月,拜登政府以防止先进半导体被中国转用于军事的名义,加紧了对华先进半导体的出口管制;2023年7月,日本也开始跟随美国,限制了包括先进半导体制造设备在内的23种半导体产品的对华出口。

对此,中方也加强了稀有金属镓和锗的出口管制,并全面暂停了进口日本水产品。在此环境下,许多日本企业担心企业间供应链将被切断,从而导致自己公司也将受到影响。日方专家称,尤其是中方采取了“停止进口全部的日本水产品”等明确针对日本的措施以后,日企对中国市场的担忧更是进一步扩大。 

不仅如此,特朗普一旦重新上台后中美贸易再次发生摩擦的可能性,也是在华日本企业的忧虑之一。众所周知,特朗普曾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到,如能够重返白宫,将对中国商品统一征收60%的关税,且有可能在其不需要考虑连任的第二任期内,做出更大胆激烈的对华贸易措施。

观察家们认为,虽然拜登和特朗普的理念和价值观大相径庭,但两者为数不多的共同点之一就是针对中国的立场。有人指出,鉴于美国民众对中国的警惕性也在不断提高,这种中美间对抗很可能长期持续,其影响也极有可能波及中日两国间的经贸关系。

以上因素导致了越来越多的日本企业开始从中长期出发,考虑摆脱对中国的依赖,回归日本国内或转向印度、东盟等第三国市场。

根据统计显示,目前尽管还没有在华日本企业打算完全撤出中国市场,但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考虑通过减少向中方的外派人员数量、转向第三国采购等方式来优化企业的在华业务。日本企业非常了解,在印度和东盟国家市场存在着中国市场所无需担心的治安风险和劳工素质条件问题,但迫于上述大背景,部分企业已开始出现向印度和东盟国家市场靠近的倾向。

尽管如此,众多日本企业其实也深刻认识到,中国市场是不可或缺的。开篇提到的中日商会调查结果也显示,51%的企业回答中国市场是2024年及今后的“最重要市场”或“最重要三大市场之一”。日本企业虽充分认识到中美大环境下的中国风险,但考虑到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时,就会发现很难摆脱对中国市场的依赖性。可见,在华日本企业对于中国市场的心态,是既依赖又矛盾重重的。

这种经济领域的对华市场的矛盾情结,实际上受到政治领域的影响。尽管中日间实现邦交正常化以来,1978年签署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在内的四个重要政治文件,从法律上巩固了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50多年来双方也秉持着和平友好互利互惠的精神走过了一段和平友好的道路,但随着中美矛盾日益深化,作为二战战败国的日本被美国用众多军事基地捆绑着手脚,在政治上不得不将自己绑在了美国的战车。也因此,日本很难于真正从自身经济利益和政治现实出发,来切实应对周边的政治经济难题。

但是,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中日间的和平友好和促进经贸合作,是双方真正的利益所在,是真正对两国民众的长远利益负责。中日间的合作,不应由别的国家来决定。两国间经济依存度高、合作基础也好,所谓以“经济安保”“去风险化”等借口削弱甚至切断中日经贸联系的企图,实际上就是在损害两国人民的切实利益。

遗憾的是,回顾中日间以往的经贸合作,只要中日间有所靠近,必定发生重大变故。2011年,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三国领导人宣布在2011年年底完成“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构建和规划设想,并于2012年5月13日签署了中日韩首个投资协议。然而好巧不巧,2012年4月18日,日本极右翼代表石原慎太郎便在美国华盛顿发表演讲,宣布代表东京都购买钓鱼岛,以此引发了中日间钓鱼岛事件升级,三国自贸区谈判因此而被迫中断。

同样是2012年,中日双方正在努力促成的《中日两国货币互换协议》也遭到了阻挠和打击。《中日货币互换协议》是一项允许两国央行交换本币的协议,这一协议可有效地应对金融危机和市场波动,降低中日两国金融风险。这一协议不仅可以提高中日双方经济运行效率和安全性,还可以促进两国贸易和投资,为两国企业提供更加便捷和优惠的融资及结算条件,加强两国经济合作和互利互惠。

然而,2012年9月10日,极力推动《中日货币互换协议》的日本金融大臣松下忠洋,突然在家中上吊自杀。6天后,与松下忠洋一起推动该货币互换协议的日本新任驻华大使西宫伸一,在家附近突然倒地昏迷,不治身亡,死亡原因不明。其后,双方的《中日货币互换协议》也被迫中止,直到2018年10月才在双方努力下得以正式签署。对此,有外媒提到,“美国作为全球金融霸主,一直对中日关系保持着高度关注。”

不难看出,种种迹象表明,有一股阻止中日关系正常发展、阻止亚洲国家齐心合力发展地区经济的力量,有如魔鬼撒旦一般存在。要想探明这到底是一股什么力量?只需要仔细捋一捋,中日关系破裂是谁在从中受益?再仔细想想,中日关系破裂,对日本是不利的,那么对中国是有益的吗?

笔者以为,中日两国是搬不走的邻居,以史为鉴、开辟未来,才是两国的正确相处之道。在中美交恶的当下,越是有人别有用心希望利用日本打压中国,我们越应该从战略高度把握好中日两国关系的大方向,通过对话求同存异,通过机制管控危机,通过合作共享利益。

中日间在数字经济、绿色发展、财政金融、医疗养老、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等方面具有非常大的合作空间,应该说实现两国间优势互补,达到互利共赢,才是中日两国人民真正的福祉,才能为地区发展和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54年前,中日两国老一辈领导人以卓越的战略眼光和政治胆识,发表了中日两国政府联合声明,确立了中日邦交正常化。46年前,又作出了签署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重大决断,这个条约不仅为中日两国和平共处奠定法律基础,也对维护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和平与安全产生了重要影响,对解决当今世界诸多纷争也同样具有重大意义。

应该说,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我们需要铭记,而54年前两国领导人用智慧开辟回复的中日邦交、确立的和平友好关系,也是一个重要的、需要铭记的历史。如何在中美摩擦下,处理好中日关系,再利用中日关系打开局面,这既需要双方耐心的外交努力,也需要双方民众具有客观冷静的心态和头脑。
作者:王景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