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黑海波涛翻滚,一艘挂着星条旗的货轮正驶向乌克兰敖德萨港,船舱里塞满了3350枚ERAM巡航导弹。这批导弹让俄罗斯进退两难:
攻击拦截,可能点燃美俄大战的导火索;放行,乌克兰的远程火力将直捣俄腹地,炼油厂、军工厂、铁路枢纽无一幸免。俄乌冲突已进入白热化阶段,这批导弹的到来,像是往火药堆里扔了根火柴。谁在幕后推波助澜?谁又在战火中稳赚不赔?
ERAM导弹:廉价杀器
美国甩给乌克兰的3350枚ERAM巡航导弹,堪称战场上的“平价神器”。单价仅20万美元,量产后甚至能压到5万美元,射程却高达450公里,精度10米以内,还能从乌克兰的老式战机上发射。比起动辄百万美元的ATACMS,这款导弹简直是“白菜价”的战略武器。从乌克兰控制区发射,俄罗斯西部重镇——别尔哥罗德、库尔斯克,甚至莫斯科郊外——全在射程之内。
《华尔街日报》爆料,首批导弹6周内到货,6个月内全部交付。不过也别高兴太早,乌克兰想用这批导弹打俄本土,得先问问五角大楼答不答应。美国死死攥着“遥控器”,乌克兰不过是提线木偶。但不管怎么说,这批导弹的到来让乌克兰火力大增,也暴露了美国的狡猾算盘:用廉价武器把战争拖得更久,自己却躲在安全距离外看戏。
欧洲掏钱,美国数钱
这笔8.5亿美元的军火大单,账单却扔给了欧洲。挪威豪掷6.93亿采购“爱国者”系统,德国、瑞典忙着当军火代工厂,欧洲彻底成了乌克兰战场的“冤大头”。表面看,这是欧美联手撑乌克兰,实则美国把经济包袱甩得一干二净,自己赚得盆满钵满。
《每日电讯报》直言,欧洲国家心不甘情不愿,既怕掏空钱包,又怕得罪美国,只能硬着头皮签单。可一旦乌克兰用导弹轰了俄本土,克里姆林宫的怒火八成会烧到欧洲,法国、德国、波兰,谁都跑不了。欧洲人掏了钱,担了风险,却连个决策权都没有,真是被卖了还帮着数钱!
俄罗斯的进退两难
乌克兰最近对俄能源设施的精准打击,狠狠戳中了俄罗斯的“软肋”。2025年以来,卢克石油伏尔加格勒炼油厂、坦波夫州“德鲁日巴”炼油厂、罗斯托夫州新沙赫京斯克石油厂接连爆炸,布良斯克州乌涅恰炼油厂大火烧了三天还没灭。
《莫斯科时报》数据触目惊心:俄汽油产量暴跌17.3%,AI-92和AI-95汽油价格狂飙38%和49%,克里米亚和远东地区甚至闹起了油荒。能源命脉被掐,俄军费来源告急,国内民怨沸腾。
乌克兰的无人机攻势让俄军防不胜防,后方防空压力暴增,前线兵力捉襟见肘。现在,美国军火船堂而皇之开进黑海,俄罗斯却进退两难:炸船?那就是跟美国撕破脸,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警报立马拉响!不炸?3350枚导弹够把俄西部炸个底朝天!普京曾有过拦截美军舰的“前科”,但如今直接动手风险太大,炸不炸都够普京受的!
乌克兰的和平的死胡同
3350枚导弹看似让乌克兰底气大增,但这不过是美国导演的“受控反攻”。每发导弹打哪儿,美国说了算,乌克兰得靠美方的卫星情报、目标坐标和“开火许可”。特朗普曾叫停乌军用美制导弹打俄本土,甚至连ATACMS都被锁死。如今,他“纵容”乌克兰轰炸俄能源设施,不过是为了报复俄军炸了乌克兰的美资工厂。可这种“有限放权”让乌克兰的远程打击更像一场表演,战略主动权依然攥在华盛顿手里。
更要命的是,乌克兰的弹药库快见底了。155毫米炮弹仅剩两周用量,ERAM导弹再多,也架不住高强度消耗。乌克兰越依赖美援,主动权越少,和平谈判的路也越走越窄。泽连斯基若跟普京妥协,可能被骂“卖国”;不妥协,一旦美国断供,战线分分钟崩盘。乌克兰也是在生存与尊严间左右为难。
特朗普的“战争生意”
特朗普的玩法精明得让人咬牙。他一边甩导弹给乌克兰,维持战场均势;一边死死控制使用权限,防止战火烧到自己头上。这哪是军援?分明是稳赚不赔的军火生意!美国卖武器,欧洲出钱,乌克兰拼命,俄罗斯背锅,特朗普隔岸观火,笑得合不拢嘴。
近期,他解职国防情报局局长克鲁斯、重组情报机构,摆明要压住反对声音,把俄乌棋局攥得更紧。战争越拖越久,全球能源价格飙升,粮食危机加剧,东欧火药桶冒着浓烟,随时可能炸响。
和平的遥不可及
乌克兰拿了导弹,却丢了自由;欧洲掏了钱,却背了风险;俄罗斯被逼到墙角,可能鱼死网破;美国则稳坐庄家,数着钞票冷笑。战争的轰鸣声中,谁在点燃战火?谁在坐收渔利?答案显而易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