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专家 > 艾文 >

热脸贴上冷屁股,李在明访美,特朗普却想见金正恩?


2025年8月24日,韩国总统李在明满怀期待地踏上美国土地,开启他上任后的首次访美之旅。然而,迎接他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美国国务院副礼宾长和一名韩裔美军上校的“寒酸”接待。相比2008年小布什亲自迎接李明博的盛况,这次的“最低规格”礼宾被韩媒怒批为“对韩国尊严的羞辱”。

 

更扎心的是,在与李在明的会晤中,特朗普不仅抛出天价“见面礼”要求,还当众“表白”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声称希望年内与其会面。这场访问,究竟是李在明外交努力的“热脸贴冷屁股”,还是特朗普“美国优先”生意经的又一次上演?

冷淡接待与天价“见面礼”

李在明的美国之旅从一开始就磕磕绊绊。美方仅派副礼宾长和韩裔上校迎接,远低于韩国总统访美的惯常待遇,韩媒直呼“颜面扫地”。这不仅是对李在明的轻视,更像是特朗普政府精心设计的“下马威”。果不其然,特朗普在会晤前甩出重磅条件:韩国承诺的3500亿美元对美投资,90%的收益必须归美国民众,还要“签字画押”明确资金流向,否则可能取消会晤。特朗普的“敲竹杠”让韩方措手不及。

相比之下,日本在对美谈判中以贷款和担保形式“巧妙”减少真金白银的投入,特朗普显然吃过一次亏后学精了,对韩国加码施压,要求书面承诺投资条款,堵死回旋余地。8月25日的白宫会晤,30分钟公开会谈加闭门午餐,成了李在明在特朗普“生意经”下的艰难过招。

 

贸易协议:韩国经济主权的隐忧

韩美7月底达成的初步贸易协议是李在明此行的重头戏。协议要求韩国投资3500亿美元、采购1000亿美元液化天然气,并接受15%的输美产品关税。这看似换来了出口市场的短期喘息,却让韩国经济主权亮起红灯。汽车关税从零升至15%,重创现代、起亚的竞争力;能源采购承诺则让韩国在能源安全上更依赖美国,多元化战略岌岌可危。更离谱的是,美方要求投资收益的90%用于美国民众,资金流向完全由美方掌控,简直把韩国当“提款机”。

韩国国内炸了锅。在野党国民力量党怒斥李在明“卖国”,民调显示62%的民众认为访美“只会让韩国吃亏”。李在明的支持率从6月的63.3%暴跌至8月的51.1%,政治根基摇摇欲坠。更糟的是,美国还盯上了韩国半导体巨头,要求三星等在美建厂的企业交出15%股份换补贴。这让李在明背上“拿国家利益换财阀支持”的骂名,里外不是人。安全博弈:盟友代价几何?

在安全领域,特朗普的“韩美同盟现代化”计划让韩国如芒在背。美方要求提升驻韩美军“战略灵活性”,暗示美军可能被用于台海或南海等热点地区。这不仅把韩国推向地缘政治的火线,还可能恶化与中俄的关系。李在明在专机上硬气表态“难以同意”,但迫于盟友压力,他也只能承诺“协商调整”。更夸张的是,美国要求韩国国防开支占GDP比例飙至5%,远超财政承受力,这势必挤压民生预算,点燃国内不满的火药桶。

与此同时,特朗普对朝鲜的“深情告白”让李在明颇为尴尬。他公开表示希望年内见金正恩,称其“领导的国家潜力巨大”。回顾特朗普2018-2019年与金正恩的三次会晤,尽管无实质成果,但其“个人外交”偏好依旧。反观李在明试图通过缓和朝韩关系稳定半岛,却在特朗普的“金正恩热”面前显得有些多余。外交平衡术:先访日再访美的算盘

李在明的行程安排颇有玄机。打破韩国总统上任首访美国的惯例,他先飞日本,与首相石破茂密谈对美策略。日韩首脑会谈达成安全合作、氢能和人工智能协作共识,还发表了17年来的首份共同文件。这显然是李在明想拉日本“抱团取暖”,在对美谈判中争取主动。

 

与此同时,他也没冷落中国。8月24日中韩建交33周年之际,李在明派特使团访华,安排国会议长禹元植出席北京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这“降级但不失礼”的操作,向中国传递了“韩国不站队”的信号。然而,美国的单边主义要求让李在明的平衡术如走钢丝。韩国议员担忧,美方可能逼韩国在台海问题上选边站,这将让中韩关系雪上加霜。

夹缝中的韩国

李在明的首次访美,本想在美日朝中博弈中杀出一条血路,却落得“热脸贴冷屁股”的窘境。特朗普的“美国优先”让韩国经济主权受损、安全依赖加深,而他对金正恩的“热情”更让李在明的半岛缓和努力像个笑话。国内支持率暴跌、外交信誉受损,李在明的“实用主义外交”正站在悬崖边。韩国能否在维护国家利益与平衡大国关系间找到立足点,考验着李在明的政治手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