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1日,东京永田町硝烟散尽。高市早苗,这位64岁的右翼铁娘子,以区区2票优势当选日本第104任首相——日本史上首位女首相就此诞生。但别被“历史性”冲昏头脑。上台前,她被公明党甩脸、被维新会狮子大开口,12项交易条件引爆日本政坛。她像极了被逼到墙角的摔跤手,连滚带爬才摸到宝座。
对中国来说,这不是“换人”那么简单。高市8·15刚刚参拜靖国、公开否认南京大屠杀、叫嚣“中国威胁”,如今她上台掌舵,日本会否滑向“印太内战”?
日本首位女首相,何许人也?
高市早苗不是凭空冒出的政治新星。她1961年生于奈良一个普通家庭,父亲在丰田公司打工,母亲是当地警察——这在当时日本已是少见的双职工组合。年轻时,她酷爱摇滚乐、骑摩托车,本可进早稻田或庆应这样的名校,却因家境让位给弟弟,选择国立神户大学学经营。毕业后,她在美国民主党国会助理岗位上亲历“日本威胁论”的舆论战,这让她坚信:日本若不加强自卫,就永远摆脱不了美国的影子。
1993年从政后,她迅速攀升,2006年随安倍晋三首次入阁,成了他的铁杆盟友。安倍遇刺后,高市被视为“安倍路线”的接班人:修宪、强化安保、维护天皇权威。这些年,她三次角逐自民党总裁,这次靠党员票和党内倒戈,以185票对156票击败小泉进次郎,创下女性纪录。
但她的首相之路远非顺风顺水。自民党虽是第一大党(196席),却因选举失利沦为国会少数派。长期盟友公明党(24席)愤而退出联盟,逼得高市四处求援。最终,她低头向第三大党日本维新会(35席)妥协,换来“阁外合作”——维新不入阁,但提了12项苛刻条件:两年内食品消费税降至零、禁企业政治捐款、砍掉50个众议院比例代表席位、设大阪为“副首都”。
高市咬牙答应后两项,前两项搁置讨论。这场交易像极了古代诸侯的割地求和:维新坐地起价,高市饮鸩止渴。结果呢?自民党内“麻生派”主导新阁,维新试探诚意,在野党立宪民主党(148席)和国民民主党(27席)抱团反扑。
东京大学政治学者预测,这样的“难产政府”撑不过一年,日本又将重回“一年一相”的老路。高市的当选,看似历史性突破,实则暴露了日本政坛的深层裂痕:右翼民粹崛起、经济不均加剧、地方势力抬头。说到政策,高市是标准的右翼保守派,却披着经济专家的外衣。
她崇拜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曾任总务大臣、经济安保大臣,推动过打击性犯罪法案。但她的核心主张直击日本痛点:经济上,恢复“安倍经济学”,通过量化宽松和减税刺激涨薪,让工资追上物价(日本实际工资已连降7个月,大米价一年翻倍)。
安保上,她要强化自卫队,引进远程武器,提高防卫支出至GDP 2%以上,甚至不排斥改“自卫队”为“国防军”。移民上,她以奈良公园的鹿为喻,痛斥外国游客“破坏日本珍视之物”,主张严审海外资本买地、加强边境管控——这迎合了日本社会对377万在日外国人的焦虑,尤其在日元贬值下,游客破3000万大关,引发“旅游公害”热议。
对中国影响几何?
对华立场,是高市最刺眼的标签。她多次参拜靖国神社,最近一次是今年8月15日投降日,否认南京大屠杀,渲染“中国威胁论”,在台湾问题上大放厥词。选举中,她承诺继承“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战略,强化与东盟和“全球南方”合作,隐含将日本打造成“反华支点”。法国媒体直言,这易引发外交危机;韩国视她为“最讨厌的日本人”。
但现实中,高市也开始“柔化”:竞选时,她避谈首相身份参拜靖国,只供奉“玉串料”;反对女性天皇和夫妇别姓,却强调“工作至上”,抛弃“工作生活平衡”。作为弱势首相,她头号任务是保住位子——这意味着在历史和台湾等红线上,多一分谨慎,少一份冒险。
从中国视角看,高市的登场像一面双刃剑。一方面,它考验中日关系的韧性。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当选当天回应:“注意到选举结果,这是日本内政……希望日方恪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信守历史、台湾等承诺。”对比同日对玻利维亚新总统的“祝贺”,这温差映射出真实温度:不公开恭贺,直击政治底线。
智库如日本经济新闻分析,高市的印太野心可能加剧东亚军备竞赛,日本防卫预算已从安倍时代的5万亿日元飙升,潜在针对中国南海和台湾海峡。另一方面,日本的“生在亚洲”宿命摆在那:中国是其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中日贸易额超3000亿美元。
高市骨子里反华,但势比人强,她不敢轻易参拜靖国,尽力将中日关系维持在“冷淡中正常交往”。更何况,特朗普下周访日,高市得先过“美国优先”的经济关:日本承诺对美投资5500亿美元、增驻军费,她却想重谈贸易条款。这场“日本优先”与“美国优先”的悖论,会分散她的对华精力。
中日关系何去何从
短期看,地缘摩擦或升温:她的安保强化,可能让东海钓鱼岛巡航更频繁;但弱势政府让她投鼠忌器,避免新烽烟。长期而言,日本右翼浪潮折射全球保守化——从特朗普到欧洲民粹,日本版“日本人优先”正蚕食全球化红利,却难逆转人口老龄。
对中国来说,这不是威胁,而是机遇:一个内斗升级、政权不稳的日本,难以主导印太;一个自信强大的中国,已握战略主动。优秀的政治家需要在洪流中随波转向。高市若有远见,或续写中日互惠;若一意孤行,日本“短命首相”的名单还会继续添加。无论如何,东亚的航道已变,巨轮前行,自有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