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哈迈德·沙拉曾是俄军“宣告死亡”的反政府武装头目,其领导的“沙姆解放组织”在2024年11月仅用12天狂飙突进,攻陷阿勒颇至大马士革高速路,终结阿萨德家族54年铁腕统治。阿萨德仓皇逃往莫斯科,俄方提供人道庇护。
回顾中东地缘周期,叙利亚内战如轮回般上演:从2011年“阿拉伯之春”点燃反阿萨德火种,到俄军2015年介入力挺前政权,再到沙拉上台后的内部撕裂,这场权力更迭正处于“新秩序建立”向“制度完善”的关键节点。
沙拉上台初期,对俄态度敌视:否认前政权协议,5月单方面取消塔尔图斯港合同转售阿联酋,甚至疑似授意袭击赫梅米姆空军基地。但随后剧情突然反转,几个月前西方媒体便曝出其暗中与俄方接触,此次访俄可谓水到渠成。
沙拉开场用阿拉伯语示好:“叙俄共同利益维系双边关系,我们致力于重新定义其性质。”普京回应准备落实“诸多共识”,克宫透露重点是赫梅米姆空军基地和塔尔图斯海军基地存续,甚至东北部卡米什利部署。沙拉还暗示开辟第三个基地(如库奈特拉省),这对俄如天降馅饼。
“毒药组合”逼就俄叙和解
根据地缘周期理论,中东国家往往在内部整合失败与外部干预叠加的“毒药组合”下被迫求变。沙拉政权正深陷此局:内部看,3月拉塔基亚阿拉维派屠杀被俄军干预中断,7月苏韦达省德鲁兹人、逊尼派与库尔德武装乱斗,沙拉失控,该省成以色列“羽翼下独立王国”。北部土耳其系叙利亚国民军(SNA)和美系库尔德SDF拒统辖,9月阿勒颇再战僵局。叙利亚成“势力大篷车”,能源粮食危机迫眉睫——俄正好有小麦、石油和基础设施重建资源(俄副总理诺瓦克表态愿开发油田、修复铁路)。
外部压力如火上浇油。以色列空军情报“无敌”,炸沙拉家门,提出南部三省“彻底非军事化”(苏韦达、德拉、库奈特拉),条件近乎投降。土耳其抱SNA,美国减援库尔德,海湾国家不护航,欧洲美不愿对抗以色列。沙拉成孤家寡人,用基地换援助,抱俄大腿成理性选择。不顾昔日围剿朱拉尼的俄军将士不满,普京大方迎客,毕竟战略求存压倒一切——两大基地是俄在地中海唯一温水港和非洲投射枢纽。
阿萨德命运成为关键
会晤闭门议题直击痛点:沙拉正式要求引渡阿萨德,指控战争罪,对沙拉而言,这是巩固合法性筹码。阿萨德现居莫斯科豪华公寓,但俄绝对不会轻易交人。对莫斯科而言,阿萨德不仅是旧政权的象征,更是一个重要的谈判筹码。保留阿萨德,就意味着俄罗斯保留了对叙利亚未来政治的最终发言权。更何况如果俄罗斯真的将阿萨德交出去,不仅是“否定了自己曾经的盟友”,更动摇其在中东盟友体系中的信誉——谁还敢信任一个会“出卖旧友”的大国?
此外,沙拉还要求俄不援阿萨德残部,帮助其重建叙利亚军队、对抗以色列(以色列游说美保持叙弱势)。但俄灵活绕开问题,优先基地谈判。
沙拉的访俄对叙利亚而言,这是在生存与依附之间的权衡;对俄罗斯而言,是从乌克兰战线向地中海战略的再平衡;而对世界而言,则再一次提醒人们: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